突破群體價值觀沖突
編輯: 時間:2018-07-18
決定沖突的不在于表象的知識和技能 ,而在于一些潛在的要素,如社會角色認識、自我認知、特質、動機等。這些潛在的因素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。
人性特征受環境的影響很大,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正面臨一個快速而重大的轉折,這種轉折對所有人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。這種轉變表現在:首先,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。就拿住房政策而言,從公有房到房改房,再到全面住宅商品化,伴隨著這種過渡,80代成為房貸族的主力軍,不言而喻,住房給80代帶來了巨大壓力。
其次,從講奉獻到個人價值轉變。網絡的盛行、信息的爆炸,使得80代的自我學習、知識積累速度空前增加,加上國際化程度愈來愈高,80代的英語優勢使得他們的眼界更加開闊。如此種種,讓80代的思想愈發的多元化、個性化以及早熟化,同時網絡時代、信息時代,給80代更多快速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。譬如,網絡的興起,造就大批年輕的成功企業家和專業人才,這些讓80代在心理上更加高估自己的價值。在外表上難免會表現出一些特質,如過于自信、自我等。
價值觀沖突分析
從下面的冰山模型中,我們可以發現,決定沖突的不在于表象的知識和技能 ,而在于一些潛在的要素,如社會角色認識、自我認知、特質、動機等。這些潛在的因素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。無論是60代、70代還是80代,都無法回避時代的刻畫,最終體現為不同典型群體之間的價值觀沖突,正如本案例中所描述的一樣。
好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內部共同的價值觀,這種價值觀能為大家自覺遵守,社會價值體系對企業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,80代的入職一定程度上是對原有企業文化的分流、反差乃至于對立。
一方面,60年代出生、80年代初畢業的群體在企業處于領導崗位。他們有的經過上山下鄉、十年浩劫、改革開放,是企業文化的奠基者;他們講奉獻,講敬業,但是這種文化與80代的經濟型價值觀格格不入。80代濃郁的“重個人價值,快速成才”的市場經濟思維方式,會有意無意形成一股潛文化力量與之抗衡。依循這種邏輯,意識層面的價值觀差異最終導致行為層面上的管理矛盾。
建立企業核心價值體系
尊重包容存異:建設企業核心價值體系的宗旨。
80后現象既然是個社會現象,企業在管理的時候,首先應該尊重80后現象的事實和規律。在新的社會文化環境下,寄希望通過要教化80后來適應自己固有的管理模式是不現實的,或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80后也是不公平的。
既要尊重原有的企業文化特征,又要與時俱進,尊重包容不同群體的文化差異,互相融合,最后融合成共同的價值觀。
貫徹以人為本,滿足差異化員工需求:建設企業核心價值體系的前提。
建設企業核心價值體系,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企業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建設和管理上逐步確立“人性化”基調。要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,關鍵在于要因勢利導。
譬如在制定激勵政策時,要在換位思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激勵對象的個性化需求:對于60代和80代生人,大家的需求是不一致的,感覺很明顯的是,60代衡量自己是否職業成功,主要看職位,而80代的需求層次表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,就不能以原有的思維方式去約束或管理80代。
多元價值整合,加強企業文化創新:建設企業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特征。
化解二元文化沖突現象,最根本的是雙方要在價值觀上達成統一,兩種價值觀并非完全絕緣,其間必有交集的部分,大家至少能在企業與個人雙贏的觀念上達成一致,譬如,當管理者在要鼓勵員工多奉獻的時候,跟他提“多做事、多學本領。”
從企業訓練角度,很有必要加強員工的輔導、訓練、溝通和管理,80后實際上是很矛盾的個體,在某方面很先進,接受了很多新東西。但是在另外一方面,確實不夠成熟,比如社會生活經驗,如何在一個團隊里協作等,因此,對于領導者提出一個如何針對他們的特點進行訓練、指導。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