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忘了對孩子的“承諾”
編輯: 時間:2018-07-18
鄰居家的李姐,在超市當(dāng)售貨員,最近不知怎么了,她時常跑到我家來,討要我看過的舊書報,說要拿回去學(xué)習(xí),我沒多想什么,順手就給了她 一大堆。
那天,李姐又來我家,東拉西扯了半天,想要說什么,又似乎不好意思開口。最后,才下決心似的,從口袋里拿出一張紙,疊得整整齊齊。我打開來一看,紙上用鉛筆寫滿了字,有很多涂抹的痕跡。我費了半天勁,終于看明白,原來是一篇笑話,內(nèi)容不錯,只是篇幅過長,語言有些啰嗦。
李姐的女兒上小學(xué),莫非這是孩子的“作品”?看我一臉疑惑的樣子,李姐不好意思地說:“這是我自己編的,你給看看吧!”我好奇地說:“怎么想起來寫笑話了?”李姐說:“有一次,女兒拿回家一張報紙,上面刊登著幾篇笑話,我看了看,發(fā)現(xiàn)有的并不好笑。就跟女兒說,如果我自己寫,一定比作者寫得更好笑!女兒就真的讓我寫,我答應(yīng)了她,說話一定要算數(shù)呀。”
原來是這樣,我很佩服李姐對孩子的一諾千金,耐心告訴她笑話應(yīng)該怎么寫,她把稿紙拿回去,反復(fù)修改了好幾次。我?guī)退研υ捦兜叫〕堑耐韴螅痪弥笳娴陌l(fā)表了!李姐的女兒拿著報紙,跑著來到我家,興奮地說:“阿姨快看,報紙上有我媽媽的名字,她真棒!”
身為成年人,我們整天忙忙碌碌,很多時候,無心和孩子溝通。常常忽略了對孩子的承諾。明明說好了周末去公園,去釣魚,去圖書館,卻臨時改變主意, 一個“忙”字,就忽略了孩子失望的眼神。
當(dāng)我們用各種條條框框要求孩子時,是不是也應(yīng)該反省一下自己?如果我們都能像李姐那樣,重視對孩子許下的每一個承諾,并且身體力行,我們會成為孩子眼中的好榜樣,相對于空洞的說教,自然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蘇州心理咨詢專家建議,別忘了對孩子的“承諾”。
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